查看原文
其他

我思故我在 | 探求沉默背后的清醒 ——读《沉默的大多数》有感

西部法苑 西部法苑 2021-09-18

点击蓝字,关注我们


探求沉默背后的清醒

——读《沉默的大多数》有感


文/杜昭冉


引言


《沉默的大多数》一书,在此前笔者早已翻过数遍,但每次开卷都有新的思考和感悟。从最开始被里面荒诞新奇的故事所吸引,到后来初探作者的黑色幽默,以至现在了解王小波人生经历后再看本书,笔者似乎触摸到了本书的核心理念——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,但更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自由意志。不可否认的是,《沉默的大多数》是我最喜爱的文学书籍,王小波是我青睐有加的精神偶像。虽然本书中的部分观点诸如小波对国学的批驳、对媚雅的阐述因为过于极端在读者间存在争议,但是王小波自由且独立的思想,无疑对笔者的法学思维乃至人生观有所助益,让笔者心甘情愿地成为他“门下走狗”中的一员。因此,本文主要从阐释王小波在本书中坚持的自由意志出发,以探求沉默大多数背后的清醒。


人人有权争胜负,无人有权论是非


王小波之所以得到青年人的推崇,除了他幽默风趣的文字、大胆辛辣的笔触,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因为他说出了别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。当王小波决定不做“沉默的大多数”时,他已经四十五岁,而就在写完这本书的一个月,他即因心脏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说实话总是要付出代价的,他也许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——就像本书中提及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,在沉默中完成回忆录后一声不吭地死掉了。那么他究竟为何会从“沉默的大多数”中脱身而来,剑指偏锋呢?

我想这可以从书中提到《巴巴拉上校》中涉及的一个观点:人人有权争胜负,无人有权论是非中找到答案。对于这一观点,王小波显然是不太认同的,他认为夺得权力的人自然也就有了论是非的权力。就像他幼时啃食铅笔、课桌、书本的经历一样,在物质层面的匮乏导致的极致饥饿面前,“五讲四美”似乎并不能发挥作用。幼年的经历、家教和天性谨慎,是他沉默的起因。但是就像他所言一般:我开始的太晚了,很可能做不成什么,但总得申明我自己的态度,为我自己,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。也许,王小波心中并没有一个如“国学”般宏大的理论体系,乃至在这个体系中,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可以被定义“善”“恶”,但是他心中有着对于言论自由权的推崇,让他得以从“老三届”的独特视角出发,“快、准、狠”地对于社会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“是”与“非”。


沉默背后的人性


罗素先生说: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,有人聪明有人笨。郑板桥则言:“聪明难,糊涂尤难,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。放一步,退一步,当下安心也,非图后世报也”。中国社会自古就有“看破不说破”的古训。智力上、能力上、贫富上的差距,不可置否地阻碍人人坚持自己的看法,“看破不说破”成为大多数人应对无奈以及避免灾害波及自身利益的一种理性态度。然而,沉默不等于软弱和没主见。就像王小波在书中指出的一样:“在人间,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,但你可以不听”,贫富卑贱的差距似乎可以逾越;而能力上的差距,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缩小;智力上的差距,似乎就显得不可逾越了,但我想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坚持自己的主见加以弥补,诸如试图在沉默中保持思想的清醒。“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,只能是人类至高智慧的产物”,四书五经在王小波看来也是一些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的理论,我们并不需要演绎孔孟编写的理论,真正智慧的产物应当是科学和那些让你保持清醒的作品,这样,我们才不会被逆转人性。据此,王小波顺势提出了逆转人性的三个要素:无价值的劳动、暴力的威胁、人性的脆弱。



大多数背后的弱势群体


做沉默的大多数,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。“大多数”意味着安全、可靠,甚至代表着卢梭所言的“公意”。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?

按照卢梭“大多数”的理论架构,社会中弱势群体可以在建立的秩序中提高生存几率,在社会庇护下拓展生存空间。然而讽刺的是,现实往往是:弱势群体丧失话语权。“所谓弱势群体,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。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,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”。沉默的大多数对于弱势群体要么是选择性忽视,要么是在矛盾中保持沉默。那些棱角鲜明的观点,那些少数的群体,虽然代表部分人的利益,甚至已经被社会中的多数人在内心深处认可,但是只能在无声中消逝,在社会中激不起一点水花。不可否认的是,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,诸如无声的抗议、沉默的呐喊。然而,就像书中的例子一样,多少人在阳春白雪的格调中、在人情世故的恭维中、在习惯和常理的束缚中,丧失了自我,也丧失了来之不易的话语权。按照经济学中“经济人”的假设,每一个分子对应社会中的每一个人,经济人尽其所能趋向个人利益最大化。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:我们虽然生活在沉默之中,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自己在特定情境下成为“弱势群体”的可能,因此独善其身绝不是最佳选择。


结语


没有呐喊,没有煽动,没有扭捏作态,王小波不甘于活在这么无趣的世界,于是打破沉默,试图唤醒人们:不要接受现成的思想、不要人云亦云,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理智。历史经验证明,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低调谦逊的民族。但是我们绝对不是一个懦弱无声的民族,相反的是,我们在国际社会争取到越来越大的话语权。沉默有时是一种力量,但是我们更需要秉持的是自由的意志,不要畏惧打破沉默,因为“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”。


以思想之自由

求学术之创新

我们期待听见您的声音

如有不同意见

欢迎您来稿、写留言

或直接参加我们的读书讨论会



往期精彩回顾

异彩实录 | 《沉默的大多数》

读讨预告 | 《沉默的大多数》

我思故我在 | 《经济思维分析工具的科学内涵  ——从“科斯定理”切入》


扫码关注我们

以思想之自由 求学术之创新


编辑:李欣茹

责编:肖刘海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